我一直认为,写 blog 是一个很🆒的事情,那些优秀的人生记录代入感都很强,而优秀的博主总会让人心生向往…… 如 DIYdog(bushi
总之感谢一个这样的一个平台能把自己的人生记录下来,一直坚持做的话回头看时或许会很欣慰吧……
我是一个计算机小白,我暂时还不会装修自己的博客,~~~~ 甚至都没找到修改头像的地方…… 不过有幸在这样一个便利的时代中,创建自己的博客还是很容易的一件事……✍blog 是让人心生向往的,不是吗?让我尽快开始吧😋
正巧我最近刚写过一篇出游感受,就拿它当作自己的第一篇 blog 吧
厦门行#
这是我第一次来厦门,也是我第一次来南方。或许是一见钟情,这个城市的完美程度超乎我的想象。现在我已经走上了归程,从高空俯瞰厦门,竟有些恋恋不舍:绵延的厦门大桥像是一条丝带,连接着高崎和集美,更连接着我对厦门的向往与留恋。情话不可说尽,在归途短短的三个小时里,就让我浅浅总结下我对厦门的一些爱恋。
食#
福建人对吃绝对是情有独钟。大街小巷的饭店排列紧密,小吃街数量极多,各地各色小吃应有尽有,闽菜、川菜、客家菜、东北菜、台湾菜一应俱全。在过去的一周里我吃过的小吃数不胜数:面线、肉燕、生腌、甜汤、煎包、鲨鱼丸、蛋满灌、姜母鸭、沙茶面、炒河粉、炒牛河、花生汤、土笋冻、闽南肠粉、潮汕火锅等等等。我本身不太爱吃海鲜,总觉得海鲜煮熟后有一股我不喜欢的味道。但是尝试过生腌之后真的 “发现了新大陆”,生海鲜的口感原来是那么糯,浸泡在酱料中食用起来一点腥味也没有。但是不推荐贝壳类如血蛤,因为有外壳的隔离,酱料不易进入,外地人食用起来确实会稍有不适。除了名声在外的小吃,随便走进街边的一家无名小店里几乎都不会踩雷。这就是福建厦门的吃,在它味觉的字典里,你绝对会找到你想要的那种味道。
行#
厦门的交通系统可以说是极其便利。公交、地铁和快速公交(BRT)一同构成了厦门的公共交通系统。我认为,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完全可以在交通中体现。“红灯停,绿灯行” 这一规则是交通的共识,但如果是没有红绿灯的路口呢?如果右转车辆和行人相遇,车辆能否自觉礼让行人?厦门给出了几乎完美的答案。厦门是一个发达城市,大家时间都很紧迫,路上车速都很快。但是每当与行人相遇,再拥堵的路段都会自觉礼让行人,候车再多也无人鸣笛。这种体验是我从未有过的。在这短短几天内能坐下来读会儿书是一件奢侈的事情。在外图厦门书城里偶然读了一本关于摄影理念的一本书,是曾忆诚老师的《不止摄影课》。书中有这么一句话 “静,不一定是单一的,它可以是丰富的;静,不一定是不动,不说,它可以是同时做很多事情。重点在于,一切能互不争抢,各自美好,井然有序。” 这句话完美概括了厦门给我的感觉。没错,用作者的话来说,就是静。厦门是个很有活力的城市,年轻人随处可见,公交车上年轻人很多,我坐在座位上鲜有让座的机会。
景#
厦门作为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城市,美景自然不必多说。无论是在滨海步道上欣赏大海的辽阔,还是感叹于市内原始森林般的绿化植被,都会给人一种安全、宁静、幸福的感觉。此种种不必赘述,前人之述备矣。回想那天在大雨中完成跨海骑行,实属不易。肌肉酸痛亦需咬牙坚持,镜片模糊依然奋力骑行。那时雨点打在身上,真有 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 的触感。
人#
每个城市的自然景观都各不相同,每个城市都有属于它的景观名片。中国大好河山,地域各态,美不胜收。但不同地方人和人的差别确实可见一斑。初到厦门,阴雨连绵。我在思明区莲前小学旁文具店去买伞,付完款正准备要走,老板把我叫住 “你把伞打开一下,因为有的伞出厂时伞骨就是坏的,买到坏的就不好了。” 说来惭愧,因为我这人很懒,嫌收伞费劲,犹豫了一下。老板好像看出了我的顾虑 “没关系,你把伞打开之后我来收。” 我竟一时说不出话来,只连道谢谢、谢谢…… 什么是人文?人文不是历史,人文没有代表。人文是这城市中的任何一个人,是这个城市的所有人。在厦门呆着的这几天里接触的厦门人都很客气、温和,没有什么热闹,也没有什么看客。能感受到,在厦门的每一个人都在享受着生活,都在幸福着。作为一个有文化差异的游客,怎能感受不到这莫大的幸福呢?
感谢我哥带我出门开开眼界,增长见识。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,更是我这一生中珍贵的宝藏💫